当地时间1月20日,2023-2024赛季雪橇世界杯德国阿尔滕贝格站落下帷幕,在备受瞩目的双人雪橇项目中,东道主德国队展现出强大统治力,包揽金牌和银牌,而女子单人雪橇比赛中,奥地利名将丽萨·舒尔特以0.03秒的微弱优势险胜卫冕冠军,为本站赛事增添悬念。
德国双人组合延续不败神话
双人雪橇决赛中,德国组合托比亚斯·文德尔和托比亚斯·阿尔特以1分23秒456的总成绩夺冠,领先第二名队友托尼·埃格特和萨沙·贝内肯0.248秒,这是文德尔/阿尔特本赛季连续第三站世界杯登顶,延续了他们在该项目上的不败纪录。
“这条赛道对技术要求极高,尤其是‘魔鬼弯道’部分,但我们配合得近乎完美。”文德尔在赛后采访时表示,阿尔滕贝格赛道以陡峭的坡度和连续的急转弯著称,被称为“雪橇界的终极试炼场”,德国队凭借对赛道的熟悉程度和稳定的滑行节奏,成功压制了来自拉脱维亚和美国的挑战者。
拉脱维亚组合安德里斯·西克斯和尤里斯·西克斯以1分23秒812获得铜牌,这也是他们本赛季首次站上领奖台,美国组合克里斯托弗·马兹德泽和贾斯汀·克鲁斯排名第四,与奖牌失之交臂。
女子单人赛:舒尔特终结德国垄断
女子单人雪橇项目中,奥地利选手丽萨·舒尔特以两轮滑行总成绩1分46秒932夺冠,终结了德国选手在本赛季的连胜纪录,卫冕冠军、德国名将安娜·贝雷特尔以0.03秒之差屈居亚军,意大利选手安德烈亚·奥特以1分47秒021获得季军。
舒尔特在首轮滑行中便以53秒221刷新赛道纪录,尽管第二轮稍显保守,但仍凭借首轮积累的优势锁定胜局。“我从未想过能在这里击败安娜,她一直是这个项目的标杆。”舒尔特赛后难掩激动,贝雷特尔则坦言:“丽萨的表现无可挑剔,但我会在下一站复仇。”
本站比赛后,贝雷特尔仍以30分的优势领跑世界杯积分榜,舒尔特紧随其后,本赛季女子单人雪橇的竞争格局因舒尔特的崛起更趋白热化。
男子单人:俄罗斯新星爆冷夺冠
男子单人雪橇赛场则爆出冷门,因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解禁而重返赛场的俄罗斯选手阿尔乔姆·伊万诺夫以1分48秒305的成绩夺冠,这是俄罗斯运动员近五年来首次在雪橇世界杯分站赛中摘金澳客网官网足球中心,德国选手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和菲利克斯·洛赫分列二、三位,两人与伊万诺夫的差距均不足0.1秒。
伊万诺夫的胜利引发广泛关注,由于此前俄罗斯运动员因禁赛风波缺席国际赛事,他的回归被视为雪橇运动格局变化的信号。“我等待这一刻太久了,这块金牌属于所有支持我的人。”伊万诺夫在混合采访区哽咽表示,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代表马克·韦伯评价:“他的滑行路线选择极具创新性,尤其是在弯道加速阶段。”
团体接力:德国主场完美收官
作为本站压轴项目,团体接力赛再次成为德国队的表演舞台,由贝雷特尔、路德维希和文德尔/阿尔特组成的德国一队以2分24秒107的成绩夺冠,领先第二名奥地利队1.3秒,加拿大队凭借男子单人选手达斯汀·格罗夫尔的出色发挥获得铜牌。
德国队教练乔治·哈克尔表示:“团队接力是最能体现雪橇运动协作精神的赛事,我们今天在交接环节做到了零失误。”值得关注的是,奥地利队首次启用22岁小将卢卡斯·格雷纳担任男子单人最后一棒,其大胆的战术安排为比赛注入新意。
赛事背后的科技与争议
本届世界杯期间,新型雪橇器材成为场外焦点,德国队使用的“碳纤维3.0”橇刃被多国教练质疑“可能突破规则限制”,国际雪橇联合会已宣布将在下月对器材进行专项检测,阿尔滕贝格赛道的冰面温度控制技术也引发讨论——主办方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系统将赛道温度恒定在-8℃,以确保冰面硬度的一致性。
环保组织则对赛事碳排放提出批评,据统计,本站世界杯因大量使用造雪机和恒温设备,共产生约120吨二氧化碳当量,组委会回应称,已通过购买碳补偿额度实现“碳中和”,并承诺在2025年前将太阳能供电比例提升至40%。
展望下一站:冬奥场馆测试赛启幕
随着德国站结束,雪橇世界杯将移师意大利科尔蒂纳丹佩佐,该赛道是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测试场地,各国选手将首次体验冬奥标准赛道,意大利雪橇协会主席保罗·罗西透露:“我们新增了‘鹰嘴弯’设计,预计平均滑行速度将突破135公里/小时。”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过视频致辞强调:“雪橇运动正迎来技术革新与年轻化转型的关键期。”数据显示,本赛季雪橇世界杯收视率同比上涨17%,社交媒体互动量增长34%,反映出这项古老冬季运动的 renewed 活力。